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周佳麗)近年來,隨著舞蹈藝術的繁榮發展和社會美育需求的不斷增加,如何創新高等院校舞蹈人才培養模式、深入推進舞蹈學科發展成為學界關心的新課題。為滿足文化強國建設需要和新時代舞蹈人才培養的需求,浙江音樂學院開始謀劃進一步強化舞蹈專業建設,打造致力於舞蹈學術研究的高端平台。經過前期大量籌備工作,5月30日上午,浙江音樂學院舞蹈學院、舞蹈學研究所成立揭牌儀式在浙音舞蹈劇場舉行。中國舞蹈家協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音樂與舞蹈學科評議組、教育部音樂與舞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浙江省舞蹈家協會的有關領導和來自北京舞蹈學院、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等10餘所藝術院校舞蹈學科的相關負責人齊聚浙音,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加強學科建設,打造高端學術研究平台
近年來,浙音舞蹈學科發展迅速,舞蹈學(師範)、舞蹈表演、舞蹈編導均成長為省級一流專業,擁有中專、本科和研究生三個辦學層次,構建了完備的學科專業體係,組建了年輕且有活力的師資隊伍,搭建了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平台,在學科專業、科研藝創、人才培養、社會服務、交流合作等方麵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已具備成立獨立學院的基礎條件。
然而,正如浙江音樂學院院長王瑞所說,由舞蹈係向舞蹈學院的轉化,絕非單純的更名,也不僅是規模的變化,而是展現了浙音全麵推進舞蹈學科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戰略思考。
王瑞認為,音樂與舞蹈相輔相成,音樂訴諸於聽覺係統,把人類世界幻化為五線譜上靈動跳躍的符號;舞蹈是視聽藝術,承載著人類對身體的探索和生命情感的律動。“音樂與舞蹈學”合並成為一級學科已有10年之久,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麵日趨完善和成熟。然而,在人才培養和理論建設方麵,“音樂與舞蹈學”仍然普遍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舞蹈的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與話語體係仍然相對滯後,有待進一步確立和完善。
圍繞學院整體辦學目標,此次舞蹈學院、舞蹈學研究所的協同創建,既是浙音“一院一所”創新辦學模式的最新探索實踐,又是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音樂與舞蹈學”這個一級學科的內涵基礎上,推進以學科建設促人才培養機製改革的具體行動。
據悉,新成立的舞蹈學院將設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舞蹈編導、舞蹈學5個教學部和藝術指導教研室;舞蹈學研究所將設舞蹈學理論研究中心、舞蹈創演研究中心、舞蹈美育研究中心、舞蹈科藝研究中心、江南舞蹈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聘請國內外一流專家學者作為研究導師,重點開展舞蹈理論、舞蹈表演、舞蹈編創、舞蹈教育4個方向的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一院一所”將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共同打造符合浙音“高水平一流”定位的舞蹈理論智庫,夯實學科內涵,從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國舞蹈的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話語體係,向世界展現中國舞蹈的自信與魅力。
提升創作實踐,以特色舞蹈助力“重要窗口”建設
舞蹈學院院長徐頏介紹,浙音的舞蹈專業擁有一批注重創作、敢於創新的優秀青年教師團隊,5年來,共創作出40餘部原創舞蹈作品,特別是創作出一批具有江南地域風格的舞蹈佳作,屢次入圍中國舞蹈“荷花獎”、“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學成果展演,並在維也納國際芭蕾和現代舞比賽、全國大學生藝術節、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浙江省音樂舞蹈節等國內外重大舞蹈賽事中屢獲佳績。
新成立的舞蹈學院和舞蹈學研究所將繼續發揚浙音舞蹈專業注重原創的優良傳統,不僅要進一步加大藝術創作的力度,還將在創作和教學的基礎上,開展偏重於實踐的舞蹈學研究。“目前,國內在舞蹈訓練學、舞蹈表演學、舞蹈創作學等方麵的學理性研究相對較少,沒有形成完善的教學理論體係。今後,舞蹈學院和舞蹈學研究所將以此為重點,以期填補學科研究的空白,更好地指導舞蹈表演與教學創作等實踐教學環節,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徐頏說。
與此同時,舞蹈學院和舞蹈學研究所將立足“浙音特色、國內一流”的發展目標,形成學院“音樂與舞蹈”齊頭並進的發展態勢,同時成立長三角舞蹈聯盟,深挖地方文化的內涵和底蘊,更多吸納越劇、昆曲、江南民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元素,開展更多特色鮮明的舞蹈創作和學術研究,按照“強基礎、求特色、占高峰”三步走的戰略,立足浙江、輻射全國,為學科發展和浙江文化窗口建設,展現浙音的使命與擔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